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,今年的活动主题是“开展终结结核行动 共建共享健康中国”。肺结核是长时间危害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,又称为“痨病”,通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,侵害人体肺部,导致肺结核。患上肺结核如发现不及时或治疗不当,会对健康造成比较大的危害,甚至引起呼吸衰竭。有的人对结核病认识不足,防范意识比较薄弱,患病后不及时治疗,对健康不利,也会增加传播风险。其实,结核病并不可怕,可防可治,预防胜于治疗。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,防治结核病,共建健康家园。
结核病症状
呼吸系统症状:
(1)病人出现咯血或血痰,胸闷、胸痛及气急等情况。
(2)咳嗽和咳痰是肺结核病较早见的症状,开始是轻微或短促的干咳,伴有少量粘液痰,常不引起病人注意,有的人误以为是感冒。随着病情的发展,痰量增多,多数是黄白色或黄灰色粘痰。
全身症状:
(1)患有结核病者,生活中常感到身体不适,经常感到疲倦、乏力,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。
(2)食欲不振,消瘦,体重减轻。
(3)病人多数表现为低热或午后潮热。
(4)半夜或清晨,病人不知不觉醒来,内衣已被汗湿透。
温馨提示:有咳嗽咳痰、咯血、血痰、胸痛、发热等症状中的任一项2周以上,应怀疑是否患了结核病。病人必须要去正规的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检查。
结核病传播途径
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,易发生传播。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、咳痰、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,健康者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。平时与肺结核病人共同居住、工作、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,可能会感染结核菌,应及时去医院做检查。
全民行动,防治结核病
1、房间要定时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。室内通风换气,可吹掉空气中大部分结核杆菌,减少结核菌浓度,降低患结核病风险。
2、咳嗽、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,痰要用纸包好焚烧,不要随地吐痰。避免结核病菌通过飞沫传染其他人。
3、培养良好的清洁习惯,洗漱用具专人专用,勤洗手,勤换衣,定期消毒等。
4、定期进行肺部健康检查。可根据个人病史、痰液检查情况及自觉体征等配合肺部检查。可发现早期病例,便于及时治疗,防止传播。
5、生活做到有规律,注意睡眠充足,保持健康心理,增强疾病抵抗力,降低发病率。
6、接种疫苗。接种疫苗后,使人体产生对结核病的特异性免疫力。接种疫苗产生的免疫力是相对的,生活中我们仍要做好防病措施。
7、多运动。平时要坚持身体锻炼,增强体质,使身体提高抗病能力,减少结核病。
8、饮食预防。预防肺结核饮食要以高蛋白、糖类、维生素类为主,宜食新鲜蔬菜、水果及豆类等食物。
乌沙医院内科
乌沙医院内科涵盖了呼吸、消化、内分泌、肾脏病、血液病、老年病等多个专业,对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诊治富有经验,如高血压、胃炎、甲状腺疾病、消化道溃疡、肝胆疾病、胰腺炎、肺炎、哮喘等。科室设备专业,实力雄厚,引进专业的胃肠镜检查与治疗方式,诊断率高、效果良好,深受患者肯定。内科医护人员工作经验丰富,坚持弘扬医德医风。科室近几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,在内科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。科室坚持仁心服务宗旨,服务上采取一对一治疗,及时掌握患者病情,一切为病人着想。
内科专家
李革胜
内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
毕业于湖北科技大学,先后在中南大学附属医院、河南中医学院附属一医院、湖南省卫生厅高级人才培训班等进修深造。从事临床工作27年多,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操作技能。擅长处理内科常见病、多发病、疑难杂症,抢救成功多例重度心衰、急性心肌梗塞、脑出血、脑梗死、休克、消化道大出血等危急病例。在医学期刊上发表《瘤卒中的影像学特点》、《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的探讨》等论文多篇。2011年入选湖南省岳阳市名医录,受到好评。
朱利益
内科 副主任医师
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分会会员、中国医师协会消化专科杂志编委。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,临床医学硕士,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。曾在浙江、广东多家二、三甲医院从事临床及医院管理工作。对消化系统常见病、多发病有深入研究。尤其擅长对胃、十二指肠、直、结肠、肝胆脾疑难疾病的诊治。先后在医学刊物发表专业论文二十余篇,如《内镜内胃底静脉曲张诊治》发表在《中级医刊消化篇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