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忙起来经常忘了上厕所,开会、上课时不得不憋到结束再去。生活中,憋尿的经历比较多,较少会有人意识到,有了“尿意”不能及时排尿,憋尿会引发尿路感染,进而引起结石。
憋尿或可诱发结石
尿液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,这是细菌引发的问题。如膀胱内憋了不少尿液,细菌就有可能繁殖,引起膀胱炎,若治疗不及时,细菌还会沿输尿管上行,引起输尿管炎和肾盂肾炎这些尿路感染。
尿路感染可导致尿结石,结石形成之后,能成为细菌的掩蔽所,随着结石的增加,细菌越积越多,反过来加重尿路感染。此时应先清除结石,这样可控制尿路感染,保持每天饮用2升水,同时还要避免憋尿。
人体的肾脏系统负责排除身体多余的钙、尿酸、嘌呤,如常熬夜,影响肾脏排毒,让身体多余的物质沉淀在肾脏内,造成短暂的高尿酸血症,时间长了便可能导致肾脏系统尿结石。
尿结石的成分是钙,而人体排钙高峰一般在饭后大约五个小时,如晚餐食物含钙过多,或晚餐时间过晚,当排钙高峰到来时,人们已睡觉,尿液会滞留在尿路中,不能及时排出体外。尿路中尿液的钙含量增加,这样便可能形成尿结石。因此,晚饭不应吃得过晚或过饱。
爱喝啤酒、饮料,不爱喝水的人得尿结石的可能性较大。尤其是天气热时,结石患者增加,就是因天热体表出汗多,如果喝水少,缺少尿液冲刷,泌尿系统的自洁能力变差。不少年轻人喜欢用饮料来代替水,这不可取。
年轻人有时不把结石病当回事,常疼得在地上打滚才肯去医院,结果耽误了治疗的合适时机。尿道结石的发病有个特点:出现比较强烈的腰腹疼痛,剧痛,让人直立不起身体。剧痛过后,恢复正常又一点感觉都没有。